2015年會,「歷史變遷下的輔導教師:消亡或再生?」

Post date: Jun 19, 2015 5:42:35 AM

中華民國輔導教師協會2015年會

「歷史變遷下的輔導教師:消亡或再生?」

中華民國輔導教師協會(以下簡稱輔協)成立於2006年,是由臺灣一群中小學第一線輔導實務工作者所組成的教師專業團體,相較於其他學會,我們的理監事裡沒有大學教授,只有基層輔導教師,利用下課後的時間,進行學校輔導實務專業分享與交流。輔協的成立讓我們開啟了跨地區、跨層級(國小、國中、高中職)的實務工作討論,成為一個教師共學與同儕督導的輔導教師專業社群。

輔協自創會以來,即關切學校輔導體制的發展。從籌備期間開始教育/輔導/諮商/臨床等專業風起雲湧的變化,如2004年、05年欲刪除國中及高中職輔導教師職務,當時帶動全國輔導教師生存的危機意識與全國輔導教師的連署,大家深感有一個專業團體之必要,進而促成輔協於2006年的成立。當時,教育部委託中國輔導學會(現為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辦理的學生輔導法草案北中南東公聽會,輔協伙伴亦積極參與發言。07、08年,時值高中新課綱(95暫綱)出現,生涯規劃課正式納入高中選修課程,當時,輔協內部曾有許多辯論,在大學多元入學推行數年後,學生生涯輔導需求日殷,高中輔導教師普遍希望有固定課程時間與學生接觸進行心理測驗及生涯輔導方案,但此期待卻快速以具有課程綱要、制式化的「生涯規劃」課程回應,造成學校輔導工作的切割(生涯規劃教師、輔導教師),這種專業建置與分化一直以來是輔協所反對的。當時,高中生涯規劃教師資格認定,設立了極高的修課門檻,後在輔協伙伴的倡言努力下,有所調整。我們認為這是制度層面設計的問題,高中職輔導教師於1990年代大學多元入學變革中,即是積極參與者,嫻熟大學多元入學制度,高中職輔導教師並非無能力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生涯輔導課程或方案,或者對高中職學生來說是否需要如此制式化的生涯課程?

2009、10年,輔協辦理多場「國中階段增置輔導教師」論壇,並於2010年出席全國教育會時提出「責任輔導教師」的概念,由輔導教師依據輔導班級學生需求,推展各式輔導工作(含班級/課程/方案/活動/團輔/個輔/系統工作等),拒絕切割式的分工方式。2011年開始,針對校園性別平等事件調查、防治與輔導專業工作之間的扞格,亦提出看法,呼籲輔導室不宜承接性平事件調查工作。這個呼聲,後續也得到教育部的回應,除了訂定性別平等教育分工原則,也促成部分縣市將性平調查工作權責重新定位。

2012年開始,學校輔導工作開始面臨十二年國教的變革及國中增置專任輔導教師的出現,以及在國中端生涯發展教育上面臨的種種議題。問題依然是分工。若有人說,分工在我們學校不是問題。那我們要進一步追問:是不是分好工,輔導的目的就會達成?還是只是完成上級交辦的工作。十二年國教在國中生涯發展輔導上的亂象,相信一線老師是點滴在心頭。2013年教育部製編了《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其中以心理衛生三級預防概念來談論學校輔導工作,輔協伙伴在各區說明會中多所倡言輔導工作的教育性與多元性,不宜以心理衛生概念做為框架,教育部雖口頭承諾此為「參考」手冊並非輔導工作「標準」,但可以想見,對於缺乏學校輔導工作框架的台灣來說,其影響仍非常深遠。

中華民國輔導教師協會的基本立場,希望學生輔導是以促進學生發展及身心健康為目標,以教育、生涯發展為著眼點,避免過度把學生的問題當成個人心理病理問題或僅以醫療化處置,忽略整體教育體制提供的多元學習機會。如同國家有限的全民健保資源,應該是用在促進病人健康,而非用在鼓勵病人生病接受許多無謂的治療上。但制度本身的設計,有可能會引領至錯誤的方向。

我們相信,有少部分學生,需要心理諮商、心理治療或精神醫療的協助,但教育整體經費的分配與運用,仍以學校輔導資源的提供為主,以學生成長發展為主體,透過外部資源引入,讓學生有多元成長空間。

2014年10月學生輔導法通過了!雖然,我們好像增加了人力,但付出的代價卻很高。我們將更朝專業分工建置化的方向走去。我們有一些外部資源,但是我們懷疑是否有用?好用?會不會造成學校教師輔導能力的弱化?如,過度依賴外部專家,忽略自己才是自身處境的專家。而且在外部系統的連結與支援上,可能造成的歸類、標籤化、行為問題化等現象。另外,40小時的在職訓練課程對高中職輔導教師來說,更是一雙不合腳的鞋,對已具備專業背景的高中職輔導主任或教師來說,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國家未要求國中小主任專業背景資格,反而箝制了高中職具專業背景的輔導教師。

細數輔導教師協會九年來的搏鬥,歷史的軌跡,自有公斷。「溫良恭儉讓」的輔導教師刻板印象是我們這九年來有意識對抗的,一個「溫良恭儉讓」的輔導老師是沒有辦法站在弱勢學生的立場為其生態系統不利處境發聲。我們不是反對改變、反對成長、反對進修,我們希望更全面的重新檢視台灣學校輔導工作。輔導教師協會自始自終都站在團結基層輔導教師,發展基層輔導教師專業自主意識,學生發展為優先的考量。2015年年會,邀您一起來關心參與,若您不想讓別人決定我們的身份(兼輔、專輔、綜輔…),讓別人決定我們的專業工作內涵(性別、家庭、生命…),唯有靠我們自己團結挺起來!

今年的年會,上午場我們將邀請決定遠離僵化社工學院教育的葛書倫教授。葛教授不只在大學任教,亦是「北投安全家庭互助協會」創辦人,她從社區陪伴弱勢、單親家庭少年實踐經驗出發,帶我們一起反思目前台灣助人專業分工建置化處境,如何帶來弱勢孩子過度心理疾病化、醫療化的危機,並與台灣學校輔導建置化經驗進行對照。

下午場的主題為:「我們都是輔導老師」,我們希望能為自身命名,而非被決定。本場由不同位置輔導教師工作場域與現象場經驗,勾勒目前學校輔導教師在學生輔導法下的現況與未來。邀請專長輔導教師專業角色發展研究的台灣師範大學許維素教授及目前在佛光大學任教,曾任中學輔導教師及私立高職副校長的林香君教授回應。期待共同思索如何回應學生輔導法後,輔導教師專業認同與角色的轉變?

實施計畫

一、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輔導教師協會

二、時間:104年8月15日(星期六)上午9:00~17:00時

三、地點:國立台中一中(臺中市育才街2號)

四、參加對象:中華民國輔導教師協會會員及全國高中職及國中小學對本次研習主題有興趣的輔導教師

五、會員大會及研習內容:如議程表

六、費用:會員大會暨研討會,歡迎所有會員免費報名參加。

非會員參與研習:800元(午餐及資料印製,現場繳費)

七、報名方式:即日起至104年8月10日前,請上http://goo.gl/forms/9ZiL28mjlc報名

或將報名表 E-mail: rocgta@yahoo.com.tw中華民國輔導教師協會

或將報名表傳真 04-25267716中華民國輔導教師協會

八、聯絡人:劉慈倫秘書長 電話:0980350020 傳真:04-25267716

會址:中華民國輔導教師協會(台中市豐原區西安街 69 巷 20 號 3樓)

議程